(资料图片)

酒,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喜爱。不得不说,酒是一个好东西,既可以壮胆又可以解忧,它的作用在古代非常显著。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,诗仙李白借酒消愁作诗,梁山好汉武松借酒景阳冈打老虎等等。相比于喝酒,古代人比现代人喝酒更为讲究。大多数人可能会好奇:为何古人喝白酒时常要温酒,现代人却不这样做?

古人更喜欢将酒温一下或者煮酒后才享用。有一些人认为现在不温酒,不煮酒是对酒文化的不尊重。在这里小编不得不说,其实原因很简单!温酒喝起来之所以口感好,是因为酒中的乙醛因为温水加热然后蒸发,增加了酒的辛辣,所以喝起来很有味道,但这也是古人的习惯,并不能算酒文化。

有些现代人认为,白酒中乙醇的含量最高,但是沸点很低。加热之后虽然乙醇被蒸发掉了,但是却失去了原来的口感,并不觉得好喝。实际上,中国在古代就养成了温酒的习惯,在商朝时期就发明出了温酒的器皿。元人贾铭也曾说:但凡是喝酒,温酒的温度刚刚好,温度太高的酒不适合饮用,温度太低的酒手会颤抖。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。

在酒的成分中,甲醇的沸点是64℃,乙醛的沸点是21℃。加热时,它们就会转变成气体挥发掉。从而消除或减少酒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。这么说来,将白酒加热也是对人的身体有好处的。温酒的最佳温度大约是30℃到40℃,这种温度的酒狠起来很爽口,很舒服,也有利于排尿。

因为减少了其中酒精的成分,所以喝温酒也不容易醉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喝温度太高的酒就很不合适,有可能还会烫伤自己,建议大家不要尝试。因为古代和现代的酿酒工艺不同,古代的酒将其加热,可以促进一些有害物质的挥发。现代的酒大多采用蒸馏技术,本身酒的品质就比较高,所以即使不加热,对人的身体影响也微不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