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常想,或许不是我把青春献给了基层工作,而是基层工作赋予了我永恒的青春。”3月31日晚,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的“最美基层就业”毕业生事迹报告会上,该校1997届毕业生伍勤忠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深有感触地告诉学弟学妹们:到基层这个大熔炉里历练,能够磨砺青年人的意志品质,让我们更能奋进,实现我们的理想价值。
这场报告会共有6位优秀校友与师生分享基层工作感悟,共话人生理想。报告会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,校领导、相关单位负责人、全体辅导员、班导师及学生代表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,学生们线上观看。
目前在广西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工作的伍勤忠,曾先后获“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等荣誉。当年大学毕业,他回到家乡,进入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工作,成为一名“三农”干部。这名文科生钻进厚厚的农学书籍里,“恶补”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知识,并走进农村开展工作。2015年,他主动请缨来到地处广西大石山区的国定贫困县——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担任第一书记,投身农村基层,参加脱贫攻坚工作。在这个小山村,他一待就是5年多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伍勤忠动情地对学子们说:“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要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,转变就业观念、坚持从实际出发,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去,让梦想扎根在基层,把希望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,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,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,把有限的青春奉献给最有意义的事业。”
现任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康雄乡党委书记的2009届毕业生王东海,2017年曾获得“全国扶贫先进个人”称号。他结合自己在基层岗位成长经历,讲述了让青春绽放在雪域高原的人生故事。刚毕业的那3年,大学生村官的经历让他深切感受到,要“耐得住平凡,守得住初心”,必须从小事做起,百姓都会看在眼里、记在心上。他从村里到乡镇工作后,尽管职务发生了变化,但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。他在分享中,以这样一句话与学弟学妹共勉:“人生可以平凡,但不可以平庸;人生不一定伟大,但一定要崇高。”
校友们纷纷结合各自的基层工作经历,与大学生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感悟。
2007届毕业生唐元贵说,希望有志于基层工作的同学们勇敢踏入社会,以对基层的深度热爱和真情付出,锐意进取、开拓创新,“超越自我终将光芒万丈”。
2009届毕业生张太康说,要正确理解工作的意义,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获得满足,真正明白“扎根基层向上成长”的内涵。
2017届毕业生杜佳会说,方寸之间也有大天地,广阔基层也有大舞台。无论哪个行业、哪个领域,想要做出一番成绩都并非容易的事,都需要经历在复杂环境中检验初心、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本领、在做好小事中成就大志的过程。
2019届毕业生解德奎说,基层工作是奋斗之事业,要从当下看到未来,把握好“大我”与“小我”、把握好目标远大与脚踏实地的关系。基层处处无小事,要用心用情用力,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。
当晚的报告会上,中南民大党委书记边境、校长李金林为6位校友颁发就业导师聘书。次日,该校管理学院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、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学院还分别开展校友座谈会,优秀校友与学生代表面对面进行交流分享。
报告会和座谈会,让师生们深受感染与触动。
该校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、2020级学生辅导员艾力亚说,报告会鼓励青年学生把个人发展跟国家需要紧密结合,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实现人生价值。学生们聆听报告会后受益匪浅。
“我在学长学姐身上看到,‘奉献’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个词,更是前进的动力。”该校经济学院2022级学生龙舒然说,很庆幸在大一时就听到了这些优秀校友的分享,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努力实现目标。
“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,坚定了自己的奋斗方向。”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马小飞表示,要以优秀校友为榜样,勇担使命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。
中南民大副校长杜冬云说,此次举行报告会,邀请6位优秀校友分享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故事,目的就是通过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。
(文/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张艺卓 杨佳宜 张宇涵 图/通讯员陈倩)